泉州造船业(1 / 3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大宋帝国征服史强烈推荐:

宋代舟船的制造不但数量多,而且质量高,这又推动着航海事业的发展。宋的造船业比以前๩更具有特色:船体更巍峨高大,结构更坚固合理,行船工具更趋完善,装ณ修更为华美,特别ี是开始使用指南针进行导航,开辟了航海史的新时期。

宋代所造一般的海ร舶叫“客舟”,“长十余丈,深三丈,阔二丈五尺,可载二千斛粟”,“每舟篙师水手可六十人”。内部有独特的水密舱构造。客舟分三个舱:前一舱底作为炉灶与安放水柜之用。中舱分为四室。后舱高一丈余,四壁有窗户。“上施ๅ栏楯[shun吮]即栏杆,采绘华焕而用帘幕增饰,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。上有竹篷,平日积叠,遇雨则铺盖周密。”《宣和奉使高丽图经》

宋代的城墙总结了筑唐城的经验,形成了城防体系,有府城、子城两道。大致由城墙、城门、瓮城、马面、钟楼ä、鼓楼、望楼、弩台、敌楼、马道等组成。宋代城墙一般高度在11米左右,在城门外构筑有瓮城,多为ฦ方形或者半圆形,厚度与城墙相同。城墙上设置有女墙、雉堞、马面和弩台。马面又名行城、敌台,这是依一定距离在城墙外侧建凸出的墩台,平面有长方形和半圆形,与城墙合为一体,上设供士兵休息的战棚,战棚四周有木桩围护。因外观狭长如马面,故名。它一般宽度为12~20่米,凸出墙垣外表面8~2๐0米,间距为ฦ20~250่米一般为70米,即在弓矢投石的有效射程以内,特点是能够自上往下从三面攻击城下的敌人。由于火器出现,宋、元以后的城墙,已很少使用这种构筑物了。但舟山在元、明代因战事频多,仍在使用这种构筑物。

三、元代:为出入方便增设城门六所

后渚港宋末沉船——船型设计。船体结构。造船工艺。船桅及蓬。舵的发展。船碇。防腐技术。牵星术。

元——造船。《伊本·巴都他游记》的记述。泉州元船的技术特征。

明——结构法的造船顺ิ序。抗倭战船。福船特点。

清——《海国闻见录》记叙的航海技术。造船。造船顺序。

两晋之前

泉州造船历史悠久。

春秋至战国初期,今福建全省包括泉州ะ均属越国地,其土著居民统称百越族。百越族๣擅长造舟航海,《越绝书》称其“水行而山处,以舟为ฦ车,以楫为马,往各飘然,去则难从”。

战国时期,越族入泉,与闽族๣土著融合,形成百越中的一支——闽越族。

秦汉时期,闽越族善于驾舟和水上船行,历史上以舟楫文化发达闻名。

《汉书·严助传》曰:“闽越方外之地,断发文身之民也,以处溪谷之间,篁竹之中,习于水斗,便于用舟。”

《太平寰宇记·泉州ะ风俗》载:“泉郎,即此州之夷户,亦日游艇子……散居山海ร,至今种类尚繁,其居止常在船上,兼结庐海畔,随时随徙,船式头尾尖高,当中平阔,冲破逆浪,都无畏惧,名曰了乌船。”

隋、唐、五代

隋、唐、五代,泉州逐渐发展成为全国四大对外交通港口之一,也成为当时全国的主要造船基地之一,造船业已有相当规模,十分发达,所造海船具有船身巨大,结构坚固,载重量大,抗风力强的特点。

造船技术的一个突出特点是:船板之间用钉榫连接。使用铁钉工艺,需要较高的捻缝技术相配合。船匠用桐油、灰、竹丝混合,作为捻料,解决这一工艺难题。

水密隔舱板的设置,使全船分成若干舱。个别舱破漏水,不会流到เ其他各舱,既ຂ便于修复,增加抗沉性,又可加强船体结构,有利于船型的增大,这是唐代中国造船技术工艺的一大发明。

据《唐会要》载,福建包括福州、泉州ะ等地造的海舶,一艘可容置数千石约50—60吨。

从宋代开始,泉州ะ进入鼎盛时期。

每岁造舟通异域

宋代,泉州造船业更加发达,成为我国重要的造船基地。

北宋·嘉祐年间1056๔—106๔3年谢履《泉南歌》云:“州南有海浩无穷,每岁造舟通异域。”泉州南门车桥澳圆通港,南门外海滨的后山社、城南厂口街、法石乌墨山澳、鸡母澳、后渚、晋江江畔的申辛公亭,惠安西坊乡等处,都是南宋时著名的造船场所。

《太平寰宇记》将“海舶”列为泉州土产。当时福建“漳、泉、福、兴化,凡滨海之ใ民所造舟船,乃ี自筹财力,兴贩牟利ำ而已”。

福建、泉州所造海船质量居全国之ใ首。吕颐浩《三朝北盟会会编》说:“南方木性与水相宜,故海舟以福建为上,广州次之ใ,温、明船又次之。”

当时中国造的帆船有“沙船”、“乌船”、“福船”和“广船”四种主要船型。泉州造的帆船属“福船”船型。其特点是大且坚,抗风浪ฐ,耐远航,向大型化演变。

当时奉使出国的座船,载重量可达2000斛,大商船达5000斛ฑ。斛与料é、石相同,每斛按容量计约合5177升,按重量计约合925๓宋斤ภ。2๐0่00至5000斛的大船,载重量约在100—250吨,作为木帆船来说,已๐很巨大了。

造船与航海技术的改进

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》载,北宋·宣和时—11้25年遣使往高丽,到泉州ะ雇募“客舟”。

泉州所造海舶,船身巨大,“皆以全木巨เ枋楔叠而成,上平如衡,下侧如刃,贵其可破浪ฐ而行也。”深阔各1้0丈,全船分为三舱,中舱又分为ฦ四室,有水密隔舱,设备齐全,商人分占贮货。

“客舟”船头用矴石作锚,“上绾藤索,其大如椽,长五百尺。”抛碇起碇用滑车。如遇风涛紧急,还须抛“游矴”。

船尾的正舵有“大小二等,随水深浅更易”;另外加设两ä个“三副舵”,更灵活地控制航向。

船舷两侧“缚大竹为橐以拒浪”,载人与货,“水不过橐”,既作为ฦ防船身碰撞之ใ用,又是吃水线的标识。

主桅高10丈,前桅高7๕—8丈,共装帆1้1้0幅。正风用帆,“稍偏则用利蓬ศ”,风有八面,惟当头不行。

用鸟羽悬于桅顶以测风向,以铅锤测水深。如遇风涛紧急,则抛游碇用铅锤底沾上油,以便把海ร底泥沙粘附上来,以考察是否达到เ海底;海底泥沙的性质记录下来,为ฦ日后航行时对照之ใ用。

根据以上材料,对比隋、唐、五代,泉州的造船与航海技术有较大进步。

一船型从平底船改为尖底船。

二船体增大。深阔各10่丈,如长宽比以4๒计,则船长达40丈,比唐代海舶的长、阔、深都增加2倍以上,体型大8๖倍以上。

三造船工艺和材料更加讲究,选用整根木材和巨เ枋楔叠而成。

四船舱分隔更多,普遍设置水密隔舱,防漏抗沉,提高安全性。同时客货分贮。

五用矴石作碇泊船只工具,用粗大藤索长达500尺来系矴,使用滑车抛碇起碇。

六为多桅多帆船,增加受风面积。帆๰可以调整方向。八个ฐ方位的风,只有当头风不行。

七舵有大小主ว副之分,可随水的深浅升降,操纵驾驭控制能力大为提高。

八设置吃水线、风向和水深的探测工具,虽很原始,但表明驾驭航行的技术比前๩更灵活。

朱惑《萍州可谈》称:“舟师识地理,夜则观星,昼则ท观日,阴晦观指南针。”用观测天上星体来定船舶位置的天文定位法,早为航海者所运用。到十二世纪,以指南针来定位,更占主导地位。当时指南针ฤ称“浮ด针”,是在磁针上横贯几条灯芯草,使磁针浮在水碗中以指示ิ方向。

船壳法的制作顺序

宋代造船是先定龙骨,后定水底板,再是隔舱板,在隔舱板与外板相接处遍设肋骨,起加固隔舱板与船壳板相连结的作用。这种制ๆ作顺ิ序称“船壳法”,一直沿用至明初,没有改变。

“科民”造舰

宋廷所造战舰的经费“科民”承担。“科民”就是按户口、田亩或区域,责令人民摊派的临时税。地方แ官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务。

南宋·绍兴年间1้131———11้6๔2年,黄彦辉为晋江知县,适逢朝廷命令滨海诸县造战船,晋江县分配造9๗条的任务。黄彦辉对属下说:人民的赋税有定额,不要横征暴敛。造船的经费“刷县帑ກ本钱为之ใ”。

南宋·绍兴中另一个晋江县令傅伫,接到造战舰的诏令后,亲自监督建造,所花经费比邻近县少一半而且先完成任务。张浚向朝廷报告,受到减勘验成绩三年的奖励,升为茶司干办公事,后转为南剑州通判。

南宋·淳熙二年1175๓年,晋江知县林湜接到大造战舰的诏令,他不忍按常规向百姓摊派,又不能违抗朝廷的诏令,欲投檄辞职。寓居境内的各国商人钦佩他的仁义,慷慨捐助,结果“舰就而民不知”。反映了宋代居住泉州的外国人与泉州人民友好相处,互相帮助。也๣可以看出,林湜为ฦ官清廉,博得外国商人的爱戴,所以会自发集资造战舰,帮助林湜完成朝廷下达的造战舰任务。

南宋·淳佑三年1้243年八月,宋廷令福建安抚司照ั沿海ร例,团结福、泉、漳、兴化民船,以备分番遣戍。

后渚港宋末沉船

1973年7๕月在泉州湾后渚港发现一艘宋末沉船,古船只剩下甲板以下部ຖ分,19๗74๒年出土。经研究,他大约沉没在南宋·景炎元年1276年前后。1้984年,世界著名科学家、英国李约瑟博士参观这艘古船后,赞叹:“这艘古船是中国自然科学史上最重要的发现之一。”

这是一艘中型远洋艚船,是目前世界上最古老的宋代三桅木帆๰海船,属于我国古代四大船型之一的福船型,载重量约200吨,相当于唐代一支700头骆驼的运输队驮运重量。具有结构坚固,抗风抗浪力强,吃水深,稳定性好的特点。

船型设计

船身尖底造型,扁阔短肥,平面椭圆,方头方艄。

古船残长l=242米,残宽b=91้5米,残高d≤2米。外板联结方法为搭接和平接混合使用。底部外板为两层,第三接头以上为ฦ三层。总厚度约18厘米。全船用12道隔舱板分割为ฦ13个水密隔舱。第一舱保留有头桅座,第六舱保留有主桅底座,可见是艘三桅或多桅的远洋帆船。

从这些基本数字,专家们提出多种复原尺寸方案。其中一种认为,复原后总长l=32๐5—375米,船宽b=1้05米,型深d=415米。则lb=309๗—359๗,bd=25๓3,ld=7๕83—903。

较大的长宽比,可提高稳定性,便于增大风帆面积,加快船速,还可增大甲板面积和舱内容积。船长不过大,有利于用整根木材建造,减少板材接头,保证船体强度。

型线横剖面呈u型,斜剖线平缓,可弥补长宽比较大对快速度的不利ำ影响。平缓的斜剖线,可使弯曲外板的加工工艺得到改善,又改善船身的耐波性。加上尖底与吃水较深相配合,受横向风吹袭时,抗横漂的耐力较强,有较好的适航性。

船宽与型深比值较小,可保证船的横向强度。由于有众多的水密隔舱,须有足够尺度的干舷,以减少海浪涌上甲板的机会;在横风作用下行驶,下风一侧的甲板也不致没入水中。船宽型深比值较小,所要求的干舷较小,且尖底船吃水比平底船深,有利ำ于增大容积和稳定性。

从以上分析,可见其船型设计是综合考虑了稳定性、快速性、耐波性和加工工艺多种性能的要求。

船体结构

该船底部的龙骨,呈尖“v”型,用宽42厘米、厚27厘米的松木三段构成。接位选在弯矩较小的首尾处。榫联的接头形式设计适应可能碰到的各种外力,具有抗惊涛骇浪的能ม力,保证船的总纵强度。龙骨两端结合处暗凿有1大7小八个ฐ圆孔,俗称“保寿孔”,孔内放置铜镜、铜钱、铁钱、五谷种、红布、丝线等物,排列成“七星伴月”状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大宋帝国征服史